close

孩子!我把作文變簡單了!



 



兒童發展學專家周育如 經驗分享


「陪孩子寫功課,是從陪伴到支持,一路放手的過程,」曾任國中老師,兩個小孩目前都就讀國小的周育如,姊弟倆從來都不曾上過安親班。豐富的陪伴經驗,讓她談起「陪孩子寫功課」主題時,信手拈來就能舉出一籮筐私房祕方。


「父母首先要能區辨問題根源,是出在習慣性『不願意做』,還是目前『無法做到』,」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,目前任職中央大學閱讀研究室的周育如直指,當孩子寫功課遇到困難,必須認清問題核心是出在「態度」還是「能力」,才能對症下藥。


若是態度面問題,她的原則就是:約法三章,堅持到底。


當然,孩子難免耍賴、討價還價,此時她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「堅持」。她堅守孩子必須寫完功課,才能做自己喜愛的事,灌輸「功課是自己的責任,要負責做到完、做到好、做到正確,媽媽只是在旁陪你而已」的觀念。「孩子得習慣,媽媽在這條規則上就是很『機車』……」說話向來溫婉的周育如,談到這不禁露出頑皮笑容。


但問題若出在力有未逮,即使陪伴再久、練習再多,還是無法解決問題。這時,用策略、找方法,反而是更迫切的事。


歸類練習,讓作文變簡單


心得或作文,是許多孩子作業的「罩門」。周育如帶領的方式,是打從小日記、短心得開始,透過「公式法」讓孩子熟悉短文架構。




如孩子低年級要寫心得、短文時,就從「這本書是在講~~」與「我覺得~~」兩個關鍵句開始填空,練習寫出一小段心得。當然,一開始不免出現類似「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」的籠統語句,但就會被打回票。她會要求「必須指出什麼是具體的好看」,如「我覺得小男孩很勇敢」就是她可接受的範圍。


升上中年級,開始有分段落的作文功課,周育如要孩子從「把想法的關鍵字寫下來」開始,再帶著剛才天馬行空發想「撈到的貨」分組,把不同想法歸類到不同「籃子」裡,最後讓孩子根據發想內容,把每個籃子的想法串成句子。


如以「運動會」為例,她要孩子先回想所有與運動會相關的人事物,之後再一起討論如何歸類。如「有好幾天練習到很晚」可歸到「會前練習」,「某班的進場特色」屬於「運動會當天的趣事」,「我覺得~~」則屬「自己的體會」。透過一次次的引導,讓孩子逐漸熟悉作文的發想、歸類、分段的過程。後來女兒參加學校演講比賽自己擬稿,周育如則趁機和她討論「文稿」與「講稿」的差別來進行修稿,最後還獲得全校冠軍。


四步驟把資料組織化


同樣方式,也可運用在高年級的專題報告上。像之前女兒的分組作業要介紹牛頓,周育如讓女兒透過以下步驟,把資料轉化成「組織過的內容」:


第一步:把蒐集來的資料讀一遍,把想要寫進報告中的內容,用螢光筆畫出來;第二步:再看一次螢光筆處,找出有哪些重點;第三步:把重點「分類」,如孩子找到的內容可能包括: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、把手錶拿去水裡煮、曾發明牛頓運動定律等等,運用先前作文的歸類模式,也逐步訂出趣事、牛頓名言、重要發現、後人評價等四大主題;第四步:最後把所找到的重點,分門別類丟到各主題的籃子中。



「若大人在言談或作業中,不斷提示歸類的方法與概念,慢慢的,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,」如她女兒經過中年級的歸類練習階段,到高年級時,要獨立完成一份有組織的報告已不成問題。即使才低年級、酷愛美勞的兒子說想擁有一台「豪華郵輪」時,她先帶著兒子上網找心目中理想的郵輪照片,自己畫設計圖,一起討論、修改、買材料、動手做,花十幾天完成。


「只要用對方法,孩子就容易抓到竅門,」她用研究人員擅長的多觀察、找方法精神,讓孩子的學習能力,在寫作業的練習過程中逐步成長。


 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中崙國小家長會 的頭像
    中崙國小家長會

    中崙國小家長會

    中崙國小家長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